中国隶书的特点是什么?
要说特点,首先必须从“隶变”讲起。所谓“隶变”,就是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向今文字(小篆)演变的过程;这个演变是渐进的,非某一刻突然发生的。隶书则是“隶变”的结果。所以隶书的特点实际上就是“隶变”的特点。那么“隶变”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认为,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但在民间,尤其是汉隶书写领域,古人仍在沿袭着战国古文字的笔法和构造。这种既存于官方又流行于民间的文字称为“古文字”或“古文”。 汉代的经学家们为了解读经书(主要是儒家经典),须得先弄清楚古文字的结构和含义。这样,他们就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同时,也推动了古文字学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古文字学者和隶书书法家互相借鉴、相互推动的现象。因而汉代的隶书不仅在笔法上生动丰富,在结构上也充分反映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变化趋势。可以说,隶书的笔法和构型完全体现了“隶变”的结果。
后世的人研究汉代文字,往往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说文》收字9353个,但其中古文字形只有368个字。这些字形大多来自青铜器铭文、石鼓文、简帛文字等,反映了西汉后期至东汉初年古文字的风格。 而《说文》所收录的字形中最具代表性的字体称作“古文秀逸体”,清人段玉裁《说文注》中称: “惟古文之体,秀韵清朗,分划自然,有若流澌灌激而奔涌者。” 这就是对汉代古文字风格极好的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