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发展原因?
说一个可能不太符合题主初衷的答案,中国瓷器的发展和青铜器一样,和礼制是息息相关的。 先秦时候的礼乐制度决定了贵族要有自己的一套礼器,才能算真正的贵族。而礼器里的餐具,最显眼的莫过于鼎了,所以“鼎”字也常用来代指君主或国家——《论语》里有“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永锡尔极(赐您永久的俸禄)……元首彰明,八方承庆,九夷宾王,四海尊奉……”(这个“鼎”字还真是个好字啊,有尊严地捧着太阳般辉煌的国!) 那么到了汉代,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贵族和平民的差距明显拉大,但礼制还是影响着社会生活。汉朝建立后,在洛阳建立了西都,取意“定都长安”,还修筑了渭河大桥以连接两岸。汉文帝时,又下了两道重要命令:一是废除了肉刑,二是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这两件事看上去和礼仪没多大关系,但其实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等级制度和风俗习惯正在逐渐形成并稳固下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汉文帝希望用皇帝的权威来规定社会制度。
在饮食方面,贵族、庶人和百姓有不同的规矩。比如天子诸侯用鼎吃饭,大臣们只能用饭盒吃,老百姓只能在家里碗筷。如果违反这些规矩,就是社会所不允许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这种风气一直到宋朝还有遗留,宋太祖时,因宫中用膳时有人打了盏灯,触犯宴所规条,太祖便命人取过一杖,将那人打得皮开肉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善饮食礼仪的皇帝是汉武帝。他的祖父文帝曾在宫里教他遵守各种礼节,其中就有吃饭的礼节——“举箸(筷子)而食”“未尝不叹赏”。不过这时的筷子还不是完全定型,据说有一根筷子插着鸡蛋,另一根筷子夹菜的图形。
到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使用筷子进食了,而且当时筷子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筷子”二字拆开去理解的话,“双木为棍”的“筷子”其实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后来人们把一双筷子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婚礼上就有“筷子礼”,这是新人由父母代表接受亲朋祝福的一个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