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样种得好?
关于“种”,在翡翠行业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专业用语。但关于它,行业内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定义。不同的从业者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也各不相同。 那么,什么是“种”呢? “种”是翡翠外在质地、内部结构的概括。它是评价翡翠整体质量优劣的关键性指标之一;也是区分翡翠品种、类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种”的好坏评判,业界流传着一个口诀——“种好没纹无裂就好,有纹有裂就不好”。这句话虽然简单直白,但却切合实际,不失为判断“种”的一个参考标准。 但需要注意的是,“种好没纹无裂就好”这句话中提到的“纹”指的是原生裂纹(风化纹等)而不是后生的裂纹——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裂缝”。 这是因为,在原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翡翠的过程中,岩石圈中的矿物颗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当矿物颗粒之间相互排列紧密且内外部分子间受力均衡时,形成的翡翠结构就会十分致密而坚硬,也就有了好的“种”。 而如果矿物颗粒之间的排列松散或受力不均衡,则会在翡翠结构内部产生微小的空隙,这些空隙被后续形成的结晶粒状矿物填充,就会在翡翠表面出现细小的筋(如白色棉线)或是粗大的筋(如绿斑)。这种由于内部结构不均匀而产生的影响外部外观的表现就被形象地称为“纹”。 可见,“纹”的出现其实是翡翠结构不均匀所致。“有纹有裂就不好”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如果有上述两种情况的一种或者两种同时存在,那么,这件翡翠的质量就会较差。但如果只有一种,情况就不一定这么绝对。这就像是一个人身上有一两个痣一样,并不影响整个人美观。反之,如果这个人全身都是黑斑,那就影响了整体的美观。
当然,好的“种”还需要有好的“底”来衬托。毕竟,如果没有良好的底色,再透明的翡翠也会黯然失色。而底部的干净程度也会对种的效果起到加乘作用。 要想得到一块优质翡翠,种、底俱佳是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