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价值贵在哪里?
“翠”,从字面上理解,绿色的玉。 “翡”,红颜色的玉。 两种颜色结合,绿色(翠)在红色(翡)的衬托下更艳,称之为“翡翠”。而人们喜欢把“绿”和“翡”的颜色分开,“翡”指的是红色,而“翠”特指绿色。也就是说,只有绿色的玉才配得上一个“翠”字。 为什么我们把绿色的玉称作“翠”呢?这跟一种叫做“翡翠”的植物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古代,有“皇族之后,帝王之石”的美誉。这种石头就是现在的翡翠。在古代,人们发现的翡翠都是黑色的或者暗绿色的,而且产量稀少,非常昂贵。当时的人们误以为这种“黑绿玉”是远道而来的西域之物,所以称它为“非翠”——取其谐音,意谓“西王母”送来的“翠”。 到了明朝初年,人们在东南亚的缅甸境内发现了一种颜色鲜亮、质地细腻的玉石,这就是现在的翡翠。因颜色由绿至紫渐变,缅甸的古书上称其为“沫花石”。明太祖朱元璋得此异宝,十分喜爱,遂命人为自己雕刻了一对“龙凤呈祥”的翡翠佩。可见,至少在明朝初期,我们使用的“翠”字就已经代表了绿色的意思了。
后来,人们又在云南的腾冲等地开采出大量的翡翠原石,并陆续加工成首饰或器皿。这些翡翠制品迅速传入内地,深受人们喜爱。清乾隆年间,皇帝还亲自为此赋诗一首:“纯青翡翠莹无瑕,中有一眼横纹斜。即此乃知火炼石,五行堪叹有虚邪。”现在能看到的清朝留下的最早的“翠”,是一具皇后凤冠上的翠玉,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尘岁月,至今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