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表皮指什么不同?
“皮”在行话里专指翡翠的外表皮,也就是表面那一层风化层(风化氧化产物是氧化物)。由于它最先与外界接触,所以会吸收一些灰尘等,造成这层物质的颜色和透明度都会稍差些。当然,这是相对于地壳内部而言。 一般说来,水沫子没有“皮”;而a货、b货翡翠有的则有,不过有的很薄,有的则厚些。对于新手来说,有些甚至将颜色深一点都误认为是“皮”,其实那是次生色,即翡翠在成岩或后期结晶过程中,溶入矿物晶格里的阳离子被溶解而带出,使表面呈现出褐黄色、灰黑色乃至浅绿色。这种颜色往往不均匀,多呈点状、带状、条带状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带色的部分其实也是翡翠表皮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假翡翠很多,例如用塑料冒充的B货翡翠以及用环氧树脂冒充的C货翡翠,这些假翡翠因为没有“皮”,所以鉴别时还要多加注意。
第一类表皮翡翠就是人们常说的干青,这种翡翠是指在翡翠的皮壳下面只有一层很薄的松花,然后内部就是非常干净的没有颜色的水白底子。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干青表皮下面都是水白底,还有可能是黄油或者绿油底子,这些次生色渗透进翡翠内部的程度不深,仍然以翡翠原生颜色为主,因此干青一般都会是比较好种的硬玉质翡翠。
第二类表皮翡翠就是皮壳下面有裂隙、孔洞的翡翠原石,次生的浸染色沿着裂隙或者孔洞进入到翡翠内部,形成裂绺、黄肉、绺肉、黑点肉等特征,这类翡翠在表皮下面一般只有一层很薄的绿花,翡翠内部以色为主,且颜色的种份也比较差。
第三类表皮翡翠有厚皮壳和薄皮壳两种,皮壳有暗绿、黄绿、褐绿、紫绿、棕红等多种颜色,翡翠表皮绿花比较多,且绿花多比较分散,多属于中低档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