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民国值钱吗?

晏艺榕晏艺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抛出答案,值!非常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旧中国,有一部法律叫做《森林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私自砍伐、盗挖野生树木,是违法的! 1948年,新中国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通过了《森林法》。尽管这个法规在后来经过了多次修订,但保护森林资源的基本原则一直没有改变过。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很难想象当年森林破坏的严重性——新中国成立之初,林业从业人员不到200万,而到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全国范围的种植业和造林运动。据统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中国共消灭了23亿亩荒地,其中约7.4亿亩用于发展林木和植被,相当于现在整个云南省的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古老的建房传统。过去,佤族、布朗族、拉祜族等,都是依山而建,用树皮或竹篾为墙,覆以树叶,形成“篱笆房子”。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十分宜居。不过,随着人口的剧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原始的居住方式已经逐步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 不过,在云南一些较为偏远的民族地区,这种传统的“篱笆房子”至今仍然保存着。

牛樵牛樵优质答主

翡翠从清朝开始流行,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但民国时期翡翠的价格并没有清朝那么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1、清政府统治结束,达官贵人对玉器的购买力大大下降,翡翠市场严重萎缩,所以翡翠价格下跌,再也比不上清末的辉煌。

2、在民国时期很多造假玉器出现,有玻璃染色玉、马来玉和青海玉这些冒充翡翠欺骗消费者,从而导致了翡翠价格也有所下降。

不过在民国初年,缅甸新矿有产出,出产的高品级翡翠料子不少,颜色翠绿,水头很足,所以翡翠还拥有较高的价值,有些还高过清朝晚期。在1952年前后,缅甸矿源产量开始衰落,很多玉商都选择“吃老本”出售收藏的翡翠。而在30、40年代翡翠价格又稍微回到高峰期。到了后来,缅甸翡翠矿山被日军占据,日军利用翡翠换回军火,导致后来缅甸出产的翡翠流入市场的量减少,好料子极少出现。从1952年以后的翡翠和以前相比都是品质差得多,价值也低得多。而且从缅甸传到我国的玉工技艺也逐渐退化,制作工艺质量越来越差,玉器的价值下降不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