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戴几年的样子?

路明珠路明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自己的两块小料,一块是7年前收的,当时没想切,就一直放着,后来突然觉得可以切了,就请师傅给开了片。 另一块是三年前收的,本来准备做两件挂件的,但是雕刻的时候发现结构不太好,就改成了两条手链。 这两块都是糯种,带淡淡的飘花,感觉都挺不错的,而且都有证(国家文物局出的证书),只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证书上的信息有些落后了。 第一张图是刚刚从工地回来随手拍的照片,第二张图是在室内强光下拍摄的效果。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刚买的这块手镯心料子要比放了好多年的那块料子的底色干净很多,这点让我很意外。虽然买回来的那天我特地挑了一下,觉得这颜色挺好的啊,为什么三年后的今天反而更淡了呢?! 还有就是时间的关系,底子有点发黄,感觉不是那么透亮。 我自己是不喜欢这种黄色的底子的,总感觉像棉絮一样的东西在里边,于是我就拿开水煮了下…… 然后惊喜出现了,所有的黄都褪掉了…… 这块料子买回来时的大小和现在基本是一样,只是形状略有区别,我把两边多余的部分切除后重新磨了个形,这样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至于那块放了七年的料子,我在切的时候特意留了边,就是为了能做个戒指,不过后来发现结构不是很理想,就改成了现在的这个蛋面吊坠。 这个蛋面的颜色是我非常喜欢的那种,浅绿色,底儿也很干净,只不过有一点纹裂,不过不影响美观。最惊喜的是在灯光下竟然有荧光反应,淡淡绿幽幽的泛着光,贼好看。 现在我手上戴着的两只镯子和两个蛋面就是这块料子做的。 其实我的要求其实蛮简单的,只要东西干净,通透,有灵气就好,至于外观什么的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牟露茜牟露茜优质答主

在众多玉石之中,翡翠一直被誉为玉石之王,许多人都非常喜欢佩戴以及收藏翡翠。但是许多人在购买了翡翠之后,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就是想要通过加快翡翠的包浆,也就是人们所经常提及的开翡翠,从而使翡翠的颜色以及种质变得更加通透、饱满,从而提高翡翠的价值。那么实际上翡翠是否真的能够包浆,翡翠包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实际上,许多翡翠大师以及翡翠学者,都曾多次提出,翡翠是不具备包浆这一说法的,但是实际上市场上却一直充斥着“翡翠包浆”之说,在这里,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翡翠包浆的那些事。首先,包浆是仅木器或者象牙这些具有吸水性的材质所独有的变化,它是由内而外的,包浆是器物表面由于年代久远,或反复摩擦而出现的氧化层,和玉、石这种不吸水的材质反应原理完全不同,因此,包浆并不是翡翠等矿物质所能发生的变化!

所谓的翡翠包浆,实际上是翡翠在长期的盘玩过程中,在人的手上摩擦之下,其表面逐渐变得光滑,从而使得光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翡翠内部,从而使得翡翠变得更加通透,但是这种通透和翡翠出翠是不同的,而应当是种质变的通透。

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出现包浆的仅仅是有色翡翠,例如紫罗兰翡翠,红色的翡,绿色的翠等这些有色翡翠在人手上长期盘玩之后,其表面的玻璃光泽会变得更加亮丽,而且内部的色更加集中,从而看起来颜色更好。因为有色翡翠的在盘玩时表面的蜡层有比较弱的吸附性,在盘玩中吸附了手上的油脂和汗液后会生成一层透亮的膜层,肉眼看上去与包浆十分相似。“看上去”哦,小编要再次强调的,有色翡翠在人的手上盘玩后出现的与包浆相似的膜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浆”!

而真正意义上的翡翠在盘玩后的的通透,主要是因为人的手上的汗液、油脂随着不断的摩擦渗透进翡翠表面的裂隙、气孔,导致内部在光的照射下变得更加通透。因此才有了我们常说的,翡翠戴几年的样子,也就出现了许多年纪较大的人喜欢把新买的翡翠给小孩子带一戴的说法,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浆,而仅仅是因为小孩子手上的油脂比大人更少,因此盘玩速度比大人略快。

同样,白底色的翡翠,例如白色观音等人物类的摆件,由于白色翡翠是利用白色硬玉制作的首饰,这种硬度很高的翡翠一般情况下在盘玩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裂隙、气孔,因此不会吸收手上过多的汗液、油脂,因而也不会出现有色翡翠的“包浆”现象,而是仅仅由于长期盘玩表面更加光滑,从而看起来颜色更好,更通透。

综上所述,有色翡翠和白色翡翠在长期盘玩之后的通透变化的原理不一样,因此白色翡翠在佩戴多年后,也只是其种质变得更好、更通透,而不是颜色变化,因此,某些商贩所宣称的白色观音戴几年的样子,实际上仅仅是指的白色观音变得更具通透感,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有色翡翠出翠。

因此,在购买白色翡翠观音时,商家的戴几年的广告,并不能真正认为是翡翠的包浆,而是其本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在购买时要尤其注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