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翡翠牌如何鉴别?
这个问题我终于可以抖点干货了! 本人从事玉器加工行业十余年,对玉器的鉴定和评估有一定的经验。 很多人知道玉有“透、亮、润”的感觉,但是却不明白什么是“透”,什么又是“亮”“润”? 其实这很简单,拿个玻璃杯,倒上开水,然后把玉置放在水杯上,如果水气可以透过玉石形成水珠串,并且成椭圆形状,那么就可以说这块玉是“通透”的。 “通透”——这个词对于玉石来说太过缥缈而难以把握,于是我们引入第二个概念——“透明”。 “透明”——用光线照射在玉石表面,能清晰看到光线的投影,这个投射的影子可以是线状(直线或弧线),也可以是散射状。如果是散射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光线阴影应该是有规律的,如上下左右对称的四个区域,而并非一团混乱。 从“通透”到“透明”是一种渐进的状态变化,不过分明显也不难区分。因此行内一般把这种过渡状态的玉石称为“半透明”——这是比较形象贴切的称呼。
判断一块玉是否是“半透明的”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手电筒测试法。 将手指并拢,打开手电筒,用光束照射在玉石上,如果光束能穿透过去,那就是“半透明的”;如果不能穿透过去,就是“不透明的”。 这个方法的原理在于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观察是否具有透光性。因为玉石是一种多孔隙的介质,如果不透光,证明光线无法在内部移动,也就是说没有光可以在其中穿行。这个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玉石品种。 除了上述两个概念之外,还有“蜡质感”“油性”等等感受型概念,由于缺乏客观标准,所以这类感觉型的描述词语并不能够作为评价玉质的唯一标准或者确切说法。
翡翠的颜色非常复杂,除了红、绿、白等色调外,还有许多由于色变和色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颜色,如黄色、紫色、棕色、蓝色、黑色、灰色等。由于翡翠颜色比较复杂,所以在色的鉴别和评价中必须抓住重点,掌握规律,以利于认识和鉴别。对翡翠各种颜色的鉴别和评价,必须抓住“红、绿、紫”三大色系,这是翡翠颜色的上乘色和娇艳色。
翠绿色
翠绿色俗称“绿翠”和“秧绿”,这是翡翠中非常娇艳的颜色,也是翡翠中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颜色,因此在传统翡翠中常用“翠”字代替翡翠,就是从翡翠的这种颜色中引伸来的。
绿的色形多样,有玻璃绿、黄杨绿、秧苗绿、菠菜绿、高绿低黄、高黄低绿、紫罗兰带绿、蛋清地闪绿、紫绿花、绿花带黄、墨翠带绿、油青地闪绿、干青带绿、翠青闪绿,等等。从各种形态的绿中,优劣分明:玻璃绿、高绿、粉绿、艳绿、“菠菜绿”、“秧苗绿”是翠绿中的上品、高品和大绿。黄杨绿和紫罗兰带绿次之。蛋清地闪绿和紫绿花等为低品绿。
翠绿的颜色可以是通灵的玻璃绿、高绿和粉绿,可以是成团成块的高绿,也可以是条带分布的高绿,可以是色绿均匀的软玉绿,也可以是点花分布的翠青绿和黄杨绿等等,这是翡翠中品质好的绿。
乌绿是翠绿中较差的品种,色泽乌黑无灵光也不鲜艳。带青绿色的鸭蛋绿更差,因色不正又灰朦不清,是低品中的低品。
红翡
红翡是次生色的翡化现象,主要成因:一是由于翡翠受风化雨冲蚀剥落暴露地表,经地表水、地下水携带矿物质渗透、交代、浸染而成;二是在翡翠水岩体附近的透辉石岩、角闪石岩等超基性的变质岩接触带内,翡翠在接触交代蚀变过程中形成的翡化岩。红翡以色正、不杂、通灵、块大、裂绺小者为优,以色不正、色杂、无灵光者为差。
红翡的颜色有正红、桃红、鸡冠红、枣红、猪肝红等等。从色泽来看,红中带紫、紫中带红,色调艳而通灵者为最优,鲜艳的正红或鸡冠红为上品,枣红色次之,猪肝红色和红中带黑色差。
紫罗兰(紫翠)
紫罗兰是紫色翡翠的专称,在传统习惯上又称“紫翠”。翡翠中紫色的色调多变,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紫罗兰等许多品种。在各色翡翠中独以紫色变化最为复杂,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差异很大,从色浅而淡雅的俏丽粉紫至深暗浓艳的紫罗兰应有尽有。
从紫的色调、饱和度和色浓度来看,色正鲜亮、色调和浓度适中的“桃红型紫”是紫色翡翠中的极品。“藕荷紫”和“玫瑰紫”也属于紫色中上乘颜色品种。
紫罗兰分为高紫和低紫、正紫和邪紫。高紫、通灵、色正浓艳的紫罗兰价值很高。
总之,有色调正、明度高、色浓度适中、净度高、质地细、色形好的“三正”(正色、正品、正材)玻璃种、冰种紫罗兰的高紫、正紫,如翠性明显、晶莹清亮的玻璃紫和冰紫价值非常高。若色形差、翠性小、玻璃度差、色邪、色低的粉紫、藕合紫、茄皮紫和邪紫等价值就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