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处理过的翡翠?
“处理”在玉石行业当中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某些天然玉石在加工过程中或者加工后,为了改善某些特性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其中有些是优化处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货和C货;而另外一些则是改进工艺或完善工艺的过程,对玉石本身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通常只会有细微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可能是提高,也有可能是降低,但总的来说都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去改变,我们称之为改工艺。 B货和C货严格来说应该属于一种类的产品,只不过根据其使用的材料有所区别而已。
通常所说的“处理”就包含了这两种,不过更多的时候人们口中的处理就是指这二种。 什么是B货? 所谓的B货就是使用化学溶液浸泡后,使玉石表面沉积一层附着物,从而改变原有色泽并增加通透感的劣质商品。
现在普遍使用的高浓聚甲醛溶液泡制,也可以称为CNA(即Carbohydrate Nucleic Acid Complex)。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明显改变玉质的外观,使其变得更透明、更鲜艳,同时也会使玉石的表面更加光亮。因此很多顾客看到这种情况就会误认为这是一种很好处理方法,并且效果还十分显著,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恶劣的造假行为。 如果长时间佩戴这类物品,甲醛有毒物质很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体内,造成慢性中毒,严重的还会影响生育。所以各位翠友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买到此类商品!
什么是C货? C货与B货的处理方式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使用的染料不同,C货使用的是有色染料,而B货使用的是无色染料。 因为现在科技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使用激光打标来给翡翠进行标识,这种方法既不会破坏表面结构,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牛奔优质答主处理翡翠是指在优化翡翠基本特性基础上,利用了现代科技新手段,改变了翡翠的外观质量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人们把这些改变后的翡翠叫做处理翡翠。为了与天然翡翠和优化后的翡翠相区别,并更清楚地告诉消费者及用户,处理翡翠常冠以具体名称。在目前市场中常见的有"漂白翡翠"、"染色翡翠"、"注胶翡翠"等等。
漂白翡翠:
漂白翡翠也称"酸洗翡翠",就是用强酸浸泡处理有黄、棕色素的翡翠等,使之脱色后颜色变浅和消除翡翠外皮的风化纹、裂纹、崩口等不良现象,使之通透美观。因去除了不良色素和裂纹,使翡翠的外观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达到或接近天然翡翠的质量,所以极易于误以为是上了好货。
染色翡翠:
染色翡翠是用无色透明或浅色的翡翠作原料经过浸泡稀盐酸脱色后,再浸入铬盐或其它化学剂处理,使翡翠表面染上深绿色或暗绿色。因受铬盐或其它化学剂浸泡时间较短,染料只能透过裂隙、颗粒间隙、空洞等进行渗透染色,不能渗透到整个翡翠颗粒内,因此这种翡翠的颜色往往是"浮"在表面上,绿色极为不均匀,呈丝网状或脉络状分布。仔细观察,还可见到绿色随着裂纹或颗粒间隙延伸的情况。若用1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浸色翡翠,在绿色处往往可见大小不等、呈微透明、黄褐色的颗粒状物质。
注胶翡翠:
注胶翡翠也称处理翡翠。它是将质量低劣有微细裂纹的翡翠在加温、加压条件下注人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常见的注胶处理翡翠常以透明或半透明的黄色环氧树脂为主,也有用丙烯酸类树脂或聚氨酯类树脂的。注胶翡翠外观很像天然的翡翠"紫罗兰"品种。但注胶翡翠颜色淡,紫色在颗粒间色散不均匀,缺乏天然翡翠石的质感。另外注胶翡翠的表面光泽时亮时暗,常呈局部"橘皮"效应,并有裂纹和擦痕。
鉴别要点:
1)注意翡翠制品的外表颜色,看色差变化是否很大,有无颜色过于单调、缺乏立体感的现象。
2)注意观察翡翠制品的绿色有无集中于颗粒间或延裂纹成丝网状分布,并仔细检查绿色部分有无颗粒感及丝状纤维状闪光现象。
3)在有紫外光的地方观察,若有荧光现象出现,则可判断是处理翡翠。
4)注意观察翡翠的颗粒间隙、裂纹处及棱角处有无注胶留下的蛛丝马迹,并以上述所述几点作综合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