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白菜是什么岩?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啊! 昨天才和师傅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刚好可以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先放结论,再讲故事: 翡翠原石的皮壳千变万化,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砂纸皮、水沫子皮和老坑玻璃皮; 而翡翠的玉质也是如此,分为阳料与阴料(或称透闪石)两种。 阳料的肉质通常呈纤维状结构,肉眼可看到颗粒间有细小的缝隙;而阴料的质地则细腻致密,肉眼看不到明显的结构,只有偏光镜下才能看到极微小的晶体交织的痕迹。 依据皮壳和玉质的组合关系,我们就能将所见的翡翠原石大致归类为六种类别: 老坑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以及新坑水沫子和老坑砂纸皮。 其中老坑玻璃种和冰种属于阳料,糯种、豆种和新坑水沫子都属于阴料。
先来说说大家最关注的翡和翠的问题——
1.所谓“翡”,简单地说就是红色或者橙黄色调的玉石。在自然界中,翡翠常与硬玉一起产出,两者的颜色之间有着自然的过渡,很难完全分开。当我们看到翡翠是橙黄色调时,往往可以认为其内部的红色部分只是含量极少而已。
2.关于“翠”,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指绿色,这种说法多见行内,我比较认可;还有一说指蓝绿色,我觉得不太妥当,因为自然界中的蓝绿色系其实很复杂,并非单一色调。如果一定要保留这一称谓,我认为应该指代蓝色的翡翠。 说了这么,该说说题主问题的答案了——“翡翠白菜”属于老坑玻璃质地的白色阳料,所以只能叫“白翠”或者“白底青翠”。之所以称为“白翠”是因为其外表皮的天然色素形成的晕彩呈现青色。
翡翠白菜其实是一块非常精美的玉器,创作于清朝,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翡翠白菜是用一块半白半绿的珍贵玉料,将白色的部分雕成了菜叶,绿色的部分雕成了菜柄。玉器师傅利用玉的天然色泽,将菜叶的自然形象刻划出来,叶上甚至还雕有红色锈点,十分逼真。不仅外形精巧细致,这件玉器的内部还暗藏玄机:在菜叶上雕有螽斯和蝗虫,螽斯因多产而被认为是“子孙”的象征,而蝗虫在中文的发音类似于“很多”,这些精巧的构思都暗合了“多子多孙”和“有饭吃”的意思,这也象征了中国人对于家庭繁荣和温饱的渴望。
翡翠白菜的价值之所以这么昂贵,不仅因为它是一块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因为它的原料的珍贵。现在知道翡翠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呈纤维状的集合体,是一种多矿物的集合体。而硬玉的化学式为NaAlSi2O6,为链状硅酸盐类,属于单斜辉石。结晶极细,在显微镜下呈纤维状。硬度为6.5-7度,密度为3.30-3.36。按颜色分为红、绿、白、紫、黄等品种。按质地分,则有玻璃种、芙蓉种、珊瑚种、紫罗兰、干青种、油青种、藕粉种、黄杨木种等等。
然而,翡翠白菜的原料的硬度却没有翡翠硬,密度比翡翠小,呈黄绿色,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绿辉石。并且,虽然翡翠白菜的原料的外观很像翡翠,但它实际上却是一种具有绿柱石(一种与祖母绿外观类似的矿物)光泽的玉石。同时,由于它与翡翠的硬度和密度都相差很大,因此,专家确认翡翠白菜的原料其实并不是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