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鎏金翡翠手镯?
在介绍何为“鎏金”前,先简单地科普一下贵金属中的金(Gold)元素。 地球上天然存在的金主要以单质形态存在,有80%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稳定的黄金晶粒或颗粒;其余20%的金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含量最多的为Au3+离子态的金。虽然自然界中有许多含金的矿物,但含Au3+离子的矿物几乎都不具有经济价值。
通常,只有在矿石经焙烧(温度约600℃左右)后,其中的Au3+才能被氧化成Au4+而形成金黄色的金氧化物。随后,金氧化物被溶于王水(盐酸和硝酸混合液)中被提取出来,经清洗、吹干等工序即可得到金黄色、质地细腻、光泽明亮的纯金粉。这就是所谓的“镀金”——把金黄色的金箔附着到器物表面上去。
由于我国自明代起就有“炼丹术”的记载,因此我国古代的工匠很可能已经掌握了这种工艺。清乾隆年间的《工程典》中也列有“镀金”条目,详细地介绍了这一工艺的过程:“用赤金捶碎为细沫,蘸着铜胎,烘熟,用盐醋浆糊粘漆于器上,加温烤干,然后锉磨成丝,再沾上用醋调成的金粉,以银钳夹住,轻轻烙在器表。入炉烘烤片刻,使其牢固,即成‘镀金’之状。” 现在,尽管“镀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成本昂贵且容易褪色。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兼顾美观与实惠的替代方案。
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鎏金”应运而生了——“鎏金”即在“镀金”的基础上再镀一层薄金。这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电镀工艺了,不过“鎏金”使用的金属镀层可要比现代的电镀工艺厚多了。另外,古代工匠用的镀金剂可能是自己配制的,所以成分很难确定,当然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金属镀层并不光滑,而且很容易脱落,因此需要经常保养。
关于 “鎏金”的工艺过程,清代《金工秘旨》中有一篇长达数百字的具体描述,这里不妨抄录一部分给大家欣赏一下: 用铅白、细蜡、鸡蛋清调和成膏,涂抹在铜胎上,晾干后,用胶水黏合,使成为整体。再用醋酸洗去表面上的浮色,晾干。然后用姜黄水和胶水搅拌成浆糊状,摊在锡纸上,铺平,放入炉内烘烤至干。取出后,用醋酸洗涤,再用皂角汤浸泡,去除污垢,冲洗干净。最后,涂上护铜液,晾干,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