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什么叫豆?
其实豆这个词是市场炒出来的一个词,严格来说,不应该用豆这个字来形容 豆的意思是指翡翠里面颗粒状的东西,这些颗拉状的矿物叫胶结晶体(也叫胶体),它是由硬玉岩高温高压形成,呈纤维交织结构
因为肉眼看到的高压形成的晶体,它们排列整齐,如粒状,所以人们都称它为豆。实际上它更象黄豆,因此行内也有把它称为“黄豆”的。 其实我们常说的“种”就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它的形状决定了“种”老嫩与否(种指质地,与颜色无关)
比如:细豆种、粗豆种、冰豆种.... 当然豆种也不一定就都是颗粒状,如果这些颗粒互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类似纤维相交的结构,我们就把它叫做交织豆种; 如果这些颗粒互相分开得比较远,就像鸡蛋颗粒那样,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叫“鳞片豆种” 不过,虽然大多数的豆种看上去很象鸡蛋,但只有像糯米那样的才是真真正正的豆种!
有些东西看起来似乎很象糯种,但它们并不是,例如:藕粉地子翠、紫罗兰、绿雪柳等等就不是豆种。 除了“豆种”外,还有一些名词也常被用来描述翡翠的颜色,这些术语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并不复杂,且多被行内用于描述特定的颜色。
翡翠中所谓的“豆”是相对比较松散的玉质来讲的,就像是一颗一颗的绿豆一样,“豆子种”。“具体到翡翠中,这种颗粒感可能是硬玉矿物本身的粗大晶体、可能是变斑晶交织的外形以及其它的裂隙和结晶、还可能是其它伴生矿物或次生矿物晶体,总之,这些粗大颗粒使透射光发生了严重的光的折射和漫反射,而造成透明度或称水头差的效应,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使玉质看起来发闷,同时又在放大镜下呈现出粒粒可见的晶体形貌,给人有如看一锅煮熟的绿豆羹的感觉,因此业内给其取名为“豆种”,“老豆”、“小豆”翡翠都是指这个意思。”
可以这样说,在A货翡翠中,人们最常接触到的是“糯冰种”和“豆种”翡翠。“糯冰种”也即我们所说的“玻璃种”,指的都是翡翠的种份,种老、通透、色绿者为上品,价格相对要高出很多。但玻璃种由于其原料生成条件的要求很高,并且质地很脆、易碎裂,因此在开采中很难产出大件完好的矿石,所以这样的原料在成器后也是很少的,价格就极高了,普通人难以问津。因此我们常见的最多的是“冰种”或“糯冰种”的手镯,而“冰种”(有些叫水种)和“糯冰种”在原料特性上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人们在称呼的时候往往是不太加区别的笼统称呼。而“豆种”翡翠由于其可采价值较高,因此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