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外皮判断翡翠?
对于刚入坑的翠友来说,看皮是鉴定原石真假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对老手而言,看皮则是辨别其种质、估量其内在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什么是翡翠的原生皮? 顾名思义,原生皮就是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部挤压而形成的表皮。由于这些外部压力往往非常大,所以原生皮常常呈凹凸状,且表面有被外力撕裂的痕迹(风化纹)。
由于翡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岩浆晶洞的结晶核心或缝隙之中,受外来物质影响较小,所以它保留了早期宇宙射线照射下形成的内部结构及矿物颗粒特征。 原生皮的色泽多不均匀,可见点状、线状及网状等颜色分布。由于原生皮多裸露在外,经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加之风、冰、雪的侵蚀,表面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氧化铁及褐铁矿浸染,从而形成“包浆”,这也是鉴定真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假翡翠原石的做旧手法有涂油、上蜡、烫蜡、上漆、镀膜等,这些人工处理的假货,表面光泽往往过于均匀亮泽,无天然玉石的灵透感。还可以仔细观察表面有无裂纹,天然翡翠原石由于地质运动的关系,往往会有裂纹出现。再仔细检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瑕疵,如黑痣、白点子等等……
凡具玻璃光泽,用手电筒或太阳光照射可透过其表面看到内部结构者为翡翠。而仿翡翠的表面光泽暗淡,一般呈结晶颗粒状,颗粒间界限清晰,“粳米翡翠”的现象十分突出,内部结构十分容易看到。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仿翡翠有玻璃染色翡翠、绿色碧玺晶块、绿色岫玉、马来玉(染色石英岩)及绿色玻璃等,一般都比较好鉴别。最要加以区别的是染色石英岩,它染色后酷似翡翠,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混淆。
石英岩在自然界中呈晶莹洁白的块状,被选作翡翠仿制品的原料,一般将其切割成圆饼状,经过特殊工艺加热染色后,即可模仿出不同颜色形态的翡翠色形。这种染色石英岩的鉴定特征与石英岩相似,呈晶莹明亮的白色,玻璃光泽,内部呈结晶质的结构,一般由大颗粒的晶面组成。色形呈脉状、丝绺、点状分布,与翡翠的色形区别较大,染色剂成分为铜离子。
有的不法商人,在将染色石英岩仿制翡翠出售时,还故意磨制得十分粗糙,使之失去玻璃光泽,内部结晶颗粒也不易观察到,只在外围涂上薄薄的一层抛光剂,这样就给鉴别带来了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将磨得粗糙的表面抛光,上述特征便一目了然。此外,用染色石英岩仿制的翡翠,其物理性质与翡翠差别较大。石英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密度比翡翠大,所以同等体积下,染色石英岩要重些;石英的折射率比翡翠小,在暗室中用射强的电筒照射,透过石英岩可见到其背面的全部花纹,而透过翡翠却很难见到背面的完整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