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翡翠种老?
雷治最佳答案
一、看颜色 种老的玉料,其颜色一般都很浓郁、纯正、鲜艳且均匀分布,而新坑的翡翠颜色通常会比较淡,并且有浮浅的感觉。
二、看光泽 天然翡翠的光泽是柔和而细腻的,即并不是最明亮的,也不是最昏暗的,而是很润泽的。如果一块翡翠,无论是挂件还是戒面,看上去很亮的话,我们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染色的,也就是假的。
三、观察结构 将放大镜置在光源处,对准玉器,慢慢移动,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晶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以及晶体间的结合状态。如果是老坑的翡翠,它的结构一般是很严密的;相反,新坑的翡翠,其结构会相对松散一些。
四、听声音 用中指和食指夹住玉器轻轻的一弹,如果是新坑的玉器,发出的声音是很清脆的“当当”声;反之则是较沉闷的“嗒嗒”声。 新坑的玉器由于颜色过于浓艳单调,而且抛光良好,看起来比较亮,所以很容易辨别。但是有些老坑的玉器,经过多年的盘玩或把玩后,外表的亮度也会变得很润,这种类似油亮的表面很容易迷惑人,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五、掂重量 同样大的玉石,老坑的密度一般会比较大,因此会感觉比较厚重;而新坑的密度往往不大,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轻飘的。这也是区别新老坑的重要因素之一。
翡翠的种老,其实就是晶粒比较细小,内部结合的相对紧密,微观结构显得比较细腻均一。放大看的话,晶界模糊,具有玻璃质感,我们评价翡翠种老,也通常认为这样的翡翠更为优秀。而种新,晶粒相对较为粗大,微观结构显得有些粗糙,而且通常玻璃感会稍差一些。
判断种老,有三个参考角度:
一是密度,通常种老的翡翠,密度稍大,因此拿在手上更有分量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手可以“上手”判断翡翠的种份。密度大,透明度往往也好一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透”,这样的翡翠给人的感觉,通透明亮,看上去比较舒服,也就是“水好”。而密度小一些的翡翠,透明度通常会略差一些,也就是所谓的“闷”,这种翡翠,如果是绿色的话,通常颜色看上去比较浓暗。
二是结晶程度,也就是晶质,一般来说,种老的翡翠,其结晶程度相对要高一些,晶质相对较密,看起来更为细腻、通透。而结晶程度低一些的翡翠,微观上颗粒可见,看上去比较干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裂”。
三是色形,通常,种老的翡翠,颜色与底子,结合的更为紧密,颜色的形状,往往也与底子晶体的形状保持一致,而且颜色也更趋于沉稳、厚实的特征。而种新一些的翡翠,颜色与底子晶体,结合的有些不紧密,往往表现为颜色的形状,与底子晶体的形状相背,而且颜色也更趋于浅薄、轻浮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