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楷书法?
小楷(又名“楷字”、“笔体”),是楷书的一种,其特点是:笔画较细,点划较方折,而字形较小。这种字体产生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之际,当时人们用毛笔书写手书奏章和尺牍书信等,因其大小、长短不一,很不统一因此就产生了这种字体来弥补这一不足,所以它又被称为“正书”或称“真书”。 魏晋以后,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出现了像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造诣精深的书法家。他们的小楷不仅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而且也为小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各代的书家都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小楷作品。如南朝有梁武帝萧衍的《文殊师利经》,智永的《千字文》;北齐有《乐毅论》和东魏《始平公造像记》等。
唐朝是小楷发展的重要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小楷,他令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各书百篇,作为临习小楷的范本。著名的《洛阳伽蓝记》,《道德经》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颜真卿的小楷也写得很好,他的《郭虚己墓志铭》,《李玄靖碑阴》都是精品力作。柳公权的《金刚经》也是值得欣赏的作品之一。
到了五代时期,著名的小楷作品有《灵飞经》。该帖是唐人写的,据考证可能是唐人书写的钟繇《宣示表》的摹本。此帖用笔方圆兼备,起收自如,且笔画之间相互穿插,使整篇字帖显得生动活泼,潇洒飘逸,法度严谨。到宋代小楷又有新发展,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是代表作之一。
元明清三朝是小楷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家,他们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代的赵孟颊与赵孟頫都是很有名的小楷大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近。但不同的是赵氏的结体比较瘦长,而孟頫的字略显匀称。明代的王宠和小楷,以清丽秀逸见长;祝允明的《东坡居士帖》则用笔灵活,气势磅礴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文征明的《离骚经》运笔精熟,结构疏朗,章法自然典雅。至于清代的小楷,那可说是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像王铎的行草书影响广泛,但他的《心经》却是字字精致,笔笔讲究,颇见功力。而傅山的《老饕赋》更是将篆隶笔法融入其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总之历代的名作不胜枚举,我们只要认真研究,细心体味,定会从中受益非浅!另外在书写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追求速度,以免形成潦草的坏习惯二是要多观察自己的字是否写得方正、整齐。如果存在歪斜、倾斜等不良习惯就要及时纠正并经常临摹一些规范字的字帖来练习,这样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方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