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印象是谁的作品?
赵铁山1945年创作了描绘太行情景的《太行印象》图册二十幅,记录了太行军民艰苦奋斗、奋勇杀敌的场面。其笔墨既源于“四王”,更出于造化,将山川的意态和自己的情意融入其中,笔墨与精神交融归一,堪称抗战美术的代表作品。
赵铁山,晋祠人,其先世明末自广西迁居山西,故其自署为“天浔人”。1901年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其父赵佩林为清末举人,善诗文、书画。铁山11岁开始研习古诗格律和书画,15岁在晋祠鸣谦书院毕业后,又入太原县立中学。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1925年夏,赵铁山从北大毕业,曾任山西省财政厅科员等职,因看不惯旧官场中种种不良作风,不久即告病回乡。此时铁山已过而立之年,为明志,乃以古人“以进修为铁石之坚,铁石犹可销,志不可夺也”的诗意,自号“铁山”。1932 年,以《题南庄马三锡先生旧藏山水两幅》一诗参加燕京大学第一次词曲史论考,获第一名,受聘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执教,先后主讲唐宋诗、明诗、《文心雕龙》等课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入侵华北。铁山目睹华北告急,满目疮痍,山河破碎,故于1938年前后创作了《战歌》、《战鼓》等多幅国画作品,表达了国人的抗敌情绪。同年冬,铁山应山西省主席、八路军总指挥阎锡山邀请,赴山西太原筹办“山西大学”。次年夏,山西大学开课后,铁山被任为该校国文系主任兼史地系主任,讲授文字学、画论、校勘学、诗学等课程。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经常创作一些国画作品,以寄托思亲和爱国之情,此段时期创作的《寒江独钓》即是例证。不久,日军逼近太原,铁山随山西大学师生内迁,1940年,山西大学在陕西宜川成立,铁山被任为教务处处长。同年,又受聘于山西铭贤学校(设址河南济源,今山西农业大学)讲授文字学等课程。
1945年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赵铁山从河南济源回到山西,在山西大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又主讲文字学、诗学、画论、校勘学等课程。此年冬,铁山调任山西省文献馆馆长,主持编辑、整理和研究山西历史文献、整理和编辑《山西历史资料》等事宜。1948年夏,晋南出现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铁山为了保护大量珍贵的文献档案不遭受毁损,将书库内近万册善本书籍、山西历史地图以及大量档案文书转运太岳解放区加以保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些珍贵文献先后移交太原师范和山西大学图书馆收藏。1949年太原解放,铁山留在太原,历任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等职,继续致力于教学和历史文献研究工作。1957年,赵铁山被错划为“右派” ,1970年,由于患脑溢血偏瘫致肓,1978年含冤去世,享年88岁。随着文革后政治上的拨乱反正,1979年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