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代书法家吗?
我来讲一下苏轼关于书法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东坡志林》里,原本不长,但是很能说明问题。 苏轼的书法,主要学颜真卿,褚遂良和柳公权。但是他自称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笔意,这个“二王”,应该指的是魏晋以来传承下来的笔法。他学颜字,学习颜字的结构,也学他的行笔,当然也会涉猎其他晋唐法帖。
他曾经给朋友写信说:吾近日书,乃得晋人韵味。 这应该是苏轼中年时期的话,那么什么是“晋人韵味”呢,也就是魏晋之风骨,这种风骨,最外显的一点就是自然。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讲了这个道理:所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悼哀,不能自已。夫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这就是说,自然界万物,各有各的主人在,你是主人,你才有资格享用。不是你的东西,即使你得到了也没有益处。只有天上的清风明月,只要你需要,就可以随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这仿佛是说的天然之美。
我们再看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陶渊明,他在《饮酒》诗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自然之美。再来看他的名篇《桃花源记》: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和外界隔绝的一切,感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进入了这个桃花源,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时间好像都停止了流逝…… 这不仅是自然的境界,也是时间的停滞,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状态。
我们再回来看看苏轼的中年。此时他已经宦海沉浮,人生的大起大落他都经历过。他来到杭州,正是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但是他也终于有了闲暇,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尤其是他从前没有留意的东方艺术——书画。他曾经在《东坡题跋·书黄子思诗集后》提到:余尝论书:谓子瞻草书,似李太师,以论其劲;子由行书,似欧阳文忠公,以论其秀逸。盖二子书,皆有体势,无一笔无来历。 他这时候对于自己的书法,也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前面说到他学古,但是也提到他得了二王的风韵。其实他的创新,就在二王风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