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夸草书书法家的作品?
我举一些例子吧,这些是我欣赏的草书的风格,也是我在教学生如何品评草书时所说的要点——强调“气”和“韵”的重要性。 比如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西晋有名的书法家王献之所书,是东晋著名才女谢道韫的儿子,这字写得风流倜傥、潇洒自如,可见其为人。
又如唐代张旭的《古诗四首》,这是一个狂草的作品,笔划都是连写的,而且字与字之间没有留下任何空白,看起来浑然一体,你只能一个一个字地去读,这就是所谓的“草书气韵”吧。这个作品如果打印出来给学生们看,估计没有一个不称赞好的。 再如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这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的作品,所以自然带点悲凉的情绪,这种情绪通过字体的结构和笔划的长度都体现了出来。此作可谓既生动又飘逸。苏大的行书我们见过很多,但这种草书真是少见啊!
还有就是元代的鲜于枢(他的《尚书序》和《论语》十则,我都很喜欢),他的草书跟苏东坡的风格有点像,但是更多了些力度。再就是他创作的《兰亭十三跋》,这是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写的,但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这几个只是我随手列的几篇作品,事实上每个书法家都有他独特的风格,就如同每个人是有不同人格一样。要想真正欣赏好一种艺术,就必须先做好“人”和“艺”双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