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场口石料区别?

左运得左运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场区与场口的概念了。 众所周知,一座矿山是由许许多多的矿坑组成的,每个矿坑都有自己的编号。这些用数字标识的矿坑,我们称之为“场区”(如莫湾基场的2号场区和3号场区)。而每一个场区又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矿体组成,这些呈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矿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场口”(如2号场区的3号矿体、4号矿体和5号矿体)。

所以场区与场口其实是相对于岩石的形态而言的。一般来说,岩石比较破碎且容易取料的矿坑叫做“场区”;而那些岩石整体性较好、需要人工炸除后才能取料的矿坑则称为“场口”。由于受到地下岩层构造的影响,有些矿坑的边界并不规则,因此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大小。 了解了场区与场口的概念后,我们就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同一座矿山往往有多个场区,而一个场区可能又有数个场口。当然啦,并不是所有的矿山都有那么多的场区及场口,这取决于矿山的地质结构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

不过呢,无论是场区还是场口,其出产的玉石原石都属天然产物,有其自身的特性。 我们经常听说“场区出好料,场口出烂料”的说法,这里的“好料”和“烂料”其实指的就是不同场区或者场口所产玉石的原石的质地差别。

一般情况下,质优(玉质细腻、干净、色泽纯正均匀)且产出数量多的玉石原石多出自于场区;而质劣(玉质粗糙、颜色花哨杂乱、有瑕疵)且无量的玉石原石则多见于心口或者边沿部位,这些部位多是受到氧化铁等杂质侵染而变色之处,也被称为“脏点”。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手上的原石属于哪座山场产区了? 当然啦! 通过观察原石的皮色及雾感也能帮助我们判断原石来自何处。因为不同的山场地域温差较大,导致原石在形成过程中其表面会沉积一层薄薄的风化壳。这层风化壳虽然极薄,但却足以保留原地层的某些特征。我们通过看其外皮表面的纹理以及沁色的状况来大致推断其产地。比如下图中这种外表皮色呈现淡黄色、橘黄色、砖红色的,多为大马坎所出的玉石原料;而若外表皮色呈灰白或者奶白色,则有可能是雾露河或者那蔓根地区所产的上等原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