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翡翠怎么挑选?

仰媛荣仰媛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人们常说的“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翠玉”“黄玉”等等,其实是指不同的玉石品种。而“羊脂玉”“芙蓉种”“冰种”等等,则是一个个美称。 这些不同的名称,来自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对玉石的辨识和命名。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人们的视觉印象和认知,也会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上乾隆皇帝对和田玉的喜爱导致新疆和田地区玉料大量进入中原)。

不过,人们对于不同玉石品种的认知还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目前普遍认同的 “玉”的概念,应该是由矿物学来定义——玉石是闪石类矿物的集合体。 而我们日常所说的宝石级“翡翠”,在学术界一般被称为“硬玉”或“翡翠岩”,指的是商业上认为的翡翠矿物——钠铝辉石(NaAl(SiO4)2)的单矿物集合体。 所以按照这个定义来说,只有当硬玉达到一定的规模、品质和颜色,才能称得上是“翡翠”。否则只能算是“玉石”。

我们在选购首饰等小件商品时,不必非把宝石级的“翡翠”当作首选目标。因为虽然“翡翠”的名字最为大众所熟悉,但除了缅甸缅北地区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矿区出产的原石外,市面上流通的绝大多数“翡翠”,其实都是各种绿色、紫色、黄色的玉髓及蛇纹石类矿石,经过人工优化处理之后,被赋予了“A货”“B货”“C货”等不同种类。

这类优化处理过的“翡翠”,由于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消费者难以用肉眼去分辨,也无法从质地和光泽上看出破绽。所以如果仅仅以是否“A货”作为购买“翡翠”的主要衡量标准的话,显然会让很多不良商家鱼目混珠。 但如果是用作雕刻物件,情况就完全不同。在这里,我们只需掌握一个原则,就能有效避免买到假“翡翠”——不是“天然”的“翡翠”摆件不要买! 无论是号称“A货”“B货”抑或是“C货”的“翡翠”,只要在包装上注明是“人工优化”或者“人工处理的翡翠”,那么其本质上就是人工合成品。也就是说,这些由人工合成的“翡翠”,在自然界是没有天然的对应资源的。

既然没有天然的对应资源,那为什么还要保留“天然”之名?原因很简单,因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国家珠宝鉴定标准中,虽然从未将“A货”“B货”或者“C货”定义为“假货”,但却明确规定了所有人工加工、处理的宝石都必须标注“处理”标记。未标注的,视为假冒伪劣产品。 只要看到没有标注“处理”的“Fei Zhu”(注意:这里是拼音),就可以判断为假“翡翠”,直接走人。

巴榕榕巴榕榕优质答主

在所有的宝石中,独玉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虽然它是玉,但是它也有晶体的折射率,这就给找玉和造假玉带来了极大的差异性。翡翠有假,独玉也有假货,但是玉的表现形式毕竟和玉石还存在差异,真玉虽然有晶体折射率,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晶体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翡翠的密度比和田玉要高,它一般在3.3左右,和翡翠接近的独山玉的密度只有2.75-3.37。(注:密度是一般鉴别玉石真伪的重要指标,一般通过水和玉石的密度差距来对比观察。比如黄金的密度是19.3,如果黄金掉进水里,因为差距大,下沉就特别快。但是如果玉石掉进水里,下沉的速度会很慢,如果掉进50度或者60度的水里(这个温度的水密度非常小)它是有可能浮上来的。)

其次,翡翠颜色艳丽、透明度高,多有冰裂纹,常呈玻璃光泽,有些带桔皮纹。和田玉颜色洁白,不透明或半透明,油性较好,油脂光泽。翡翠硬度较大,用和田玉在翡翠上能划出划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