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b货多么?
首先,B+C的货,是行业内对人工处理品的统称,这种工艺在缅甸也是成熟的。 当然,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仅有缅甸掌握该技术的全部核心),缅籍工厂处理出来的料子,品质是不太好的——通透度很差,颜色很脏,水头也很短。
如果客人大致要求,比如能看出来是B+C处理的但没关系,那还行。或者客人压根就不认识玉,那就更无所谓了,反正骗过他了就好。 但如果客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不起,您这钱花错了地方…… 上图,2015年4月29日拍的,当时在缅甸的一个小玉厂。
下图,同样是2015年4月29日在同一个地方的成品。 这只是大概十几种不同瑕疵的料子中的一种,这种情况也是大量存在的。 这是当时和一位厂长聊起来的时候他拿给我的看(他的意思是你要是敢买这样的料子我敢给你加工)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瑕疵的料子,原因也很简单——赌石嘛,有涨有跌,不可能一直赚,所以就有部分原料因为风险太大无法承受而损失掉了,这些就是所谓的“废料”,而在我国这些“废料”是被禁止流通的。于是有人就想出了用B+C的方式来处理一下继续卖的想法。 而实际上,这类东西用行内的话来说是“除了颜色外,水头、透度、光泽都接近A货”,即除了颜色外都是A货的表现。
因此这一类东西按国家规定应该是归入到玉器类中作为玉石品种的一类,不过由于其颜色表现的特殊性一般都归在彩石类下。 而如果是纯天然未经过任何处理的翡翠原石,根据规定是要归类于特殊石头品类下的。 最后补充一点,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些新的处理方法出现了,例如染色剂注入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比前几种更加先进,但由于操作难度较高,所以至今没有完全普及。
首先B货翡翠是用浸泡处理过的,浸泡的药水是醋酸,浸泡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翡翠中原来的杂质,然后注胶,注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翡翠的通明度,使翡翠能够看起来更好销售,这样处理过的翡翠就叫B货。
简单通俗的来讲,B货翡翠与A货翡翠的区别就是多了浸入注胶的程序,B货翡翠在强光照射下往往呈白色,注胶后,胶与翡翠结合不紧密,会出现波纹状、线条状特征,而A货翡翠则不存在B货翡翠所体现的缺点。B货翡翠的次生晕彩、色形,均没有A货翡翠那么自然,这也是B货翡翠与A货翡翠重要的区别。
B货翡翠的价值非常廉价,与A货翡翠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B货翡翠只是仿冒翡翠的装饰品,不具备什么收藏价值。B货翡翠由于经过了强酸浸蚀和注胶处理,所以结构疏松,不宜佩戴,容易损坏,一般作为仿冒翡翠,当做首饰和装饰用。
缅甸翡翠b货鉴定方法:
一、看颜色,B货翡翠的颜色不自然,呈死色、翠性差。
二、看透明度,大部分B货翡翠透明度偏高,有些可透过照射光线,内部结构、裂纹清晰可见。
三、看抛光性,B货翡翠在打磨抛光方面不理想,有凹凸感或雾状感,这是因为翡翠结构被破坏,在处理过程中吸收了部分有机物及产生了一些裂隙,因而表面模糊,失去翡翠原有的晶莹滋润感。
四、听声音,B货翡翠由于内部有树脂胶,因声音沉闷。
五、测折射率和密度,B货翡翠的折射率较天然翡翠为低,在1.62左右;密度较小,在3.25——3.30克/厘米3之间。
六、查红外吸收光谱,B货翡翠的红外吸收光谱除有硬玉矿物的吸收谱外,还有有机质吸收谱。
七、有机溶剂试验,将B货翡翠置于丙酮或苯(俗称“来去油”)中几分钟,即可膨胀起泡。
八、查放大镜下特征,可用10倍放大检查翡翠表面有无树脂胶从裂隙中溢出留下的痕迹及被破坏的晶体轮廓,或晶体间呈模糊状重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