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玉还是玉石?
从专业角度来讲,翡翠并不是“玉”或者说不完全等同于“玉“ 很多人一提到“玉”,第一反应就是”软玉“,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新疆和田玉。但真正的玉定义要比这宽泛的多的多。玉是一个极广概念,它包含所有由各种矿物组成的岩石,这些矿物产生于地球深部,经挤压形成岩浆,通过岩浆喷出或侵入作用形成新的地质结构。
如果只按照软硬度和田玉来界定的话,那么95%以上的玉石种类都被排除在外了,这对玉石来说是个特别广泛的定义了。而翡翠恰恰就处于这个宽泛定义的边缘,属于矿物晶体与矿物集合体。它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
所以严格来说,翡翠不属于软玉,但是它确实又满足了大部分人对玉的定义,因此人们常把翡翠称为“玉石”,这样的称呼更为符合实际一些。 而且随着科学鉴定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现在对玉石的定义也已经越来越明确,根据现有国家标准,玉石定义为:天然形成的,无色或少色,具有美观、耐久、稀有的特性。
目前国家认可的玉石只有六种:和田玉、独山玉、黄龙玉、岫玉、绿松石、青金石。其中自然不包括翡翠。 所以用“玉石”来形容翡翠其实是一种俗称。 但是,如果用严格的职业眼光来看,凡是商业界称的“玉”都是指的玉石,这种叫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规范的。因为除了碧玉之外,其他的大部分软玉都不具备美、耐久的特性。
翡翠在矿物学上属于“辉石类”矿物。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硬玉,硬玉属于碱性辉石种,硬度为6、5——7度。密度为3、33——3、38g/立方厘米。断口为贝壳状,呈纤维组织,内部为交织结构。
翡翠的形成和地理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前身”是“璞”。
“璞”产在石灰岩的裂隙中,经受风化雨水的冲刷,从山上流到江边河谷和河床中,长期在溪流中与砂石、泥沙等碰撞磨擦,最后形成了水成砾石。水成砾石经过人工开采,再经过设计、雕刻、打磨等一系列加工程序,才能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所以,翡翠是玉也是石头。
翡翠为什么叫翡翠?其名称又是怎样来的?翡翠名称来源于鸟名,“翠”是一种长尾小鸟。在我国云南的德宏,缅甸东北部的克钦邦等地均有出产。
据地方史记载,“永昌(今缅甸北部和云南西部一带)出翠鸟,其风羽如玉而轻艳,国人爱之,名曰点苍毛”。由此可见,我国对翠鸟的重视在宋代以前就有了。但古代称翠鸟之“翠”为“点苍毛”,“翠”仅指其颜色,如“翠色”等。直到十六世纪,翠鸟的美艳色彩和硬玉的色调非常接近时,硬玉才得名翡翠。清代吴其贞《书画记》中记载:“康熙壬申,有人于盘龙江中寻得大宝石一块,其质清彻,其色碧绿,其声清润,真可爱玩,价同万颗明珠,乃玉中之怪也。其色与翡翠色同,故琢成其名曰翡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