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叫赌石?
1.“赌”在翡翠交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它所涉及的则是翡翠开采出来的石头(以下简称“翡翠原石”)。由于翡翠原石的表皮被风化包裹后形成一层皮壳,而内部的质量如何仅靠这一层肉眼不可辨别的皮壳是无法确定的,因此人们必须通过切开翡翠原石来获取里面的玉质好坏信息,这个过程称为解石或解皮。 至于为什么会“赌”呢?因为缅甸出产的翡翠原石都是未经加工的毛料,只有切开后才知道里面是否绿色或者颜色是否正、水头是否足等等,所以“赌”在这里是投机的意思;而且这种赌徒式的买卖风险很大,往往一刀下去价格可能翻几番也可能跌去一大半甚至血本无归,故而才会有“赌石”之称。 一块好的翡翠原石通常会被切割成若干片,其中最值钱的部分就是种水色俱佳的大板料了,一般做成手镯或大型雕件成品时价格最为可观,但这类大料通常较为少见且很难得到;其次便是做戒面等小件成品的小块料了,此类原料可塑性好且容易雕刻成型;剩下的边角料则只能做一些花件、牌类挂件之类的小型雕件或是做雕刻的辅材料了……由此可见一块上等的翡翠原石被充分利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2.赌石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究,不过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翡翠玉石交易在清代就已经非常盛行了。清·张谦德《皮黄说玉》中记载有当时人们对翡翠原石的认识情况:“其色不一而有高下贵贱之别……”其中还提到了用油浸试法来判断翡翠原石品质高低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便捷的鉴定方法如敲击听声和看光泽度等,可以看出当时的翡翠交易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珠宝玉石专著——清代乾隆年间叶廷琯撰写的《虾须蟹眼录》中也专门收录了一篇关于翡翠原石交易的介绍性文章,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将玉石作为一种重要的收藏品了。
3.在现在的翡翠市场上,人们常常能够见到许多经过切割打磨处理过的翡翠半成品,这些翡翠大多是以手镯、吊坠的形式出现的。其实这种经过再加工后的翡翠被称为“明料”,也就是已经确定种水和颜色的翡翠原石。这样的翡翠虽然价格较未开切的翡翠便宜些但是可塑性也较差,不适合用来制作高难度的雕刻作品。 所以“赌石”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对翡翠原石的投机行为而非特指某种特定的翡翠种类或品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