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书法最难?
从难度上说,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因为书体难易的评判标准是相对的。以楷书为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和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前者用笔方折而结体险峻,后者用笔圆转而结体严谨,从书写技巧来说都是很难的书体,但两者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大不一样,所以不能说欧阳询难于颜真卿,只能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自己的受众群体罢了。那么再进一步说,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怀素这些大家,他们的楷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要论艺术性,王羲之等人的书体自然更高一些,但从实用性的角度去衡量的话,恐怕钟繇的书体才更受推崇吧!所以说,书法的难度是个相对的概念。
不过如果题主非要问最什么的书体难了话,那就只能说说个人见解了——我猜测题主可能想知道的是中国书法史上那些大家的代表作品哪一本更难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中国书法历史上最难学的书体是汉隶。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偏爱汉隶,而是因为我认为隶书这种书体对现代人太不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自东汉以来,人们就已经形成了用毛笔来书写楷书的写作习惯,而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人们又逐渐用毛笔练出了笔力,并且开始追求用笔的速度(参见西晋卫瓘“快画石”的故事)。而这一切,都是从隶书过渡到今草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今天的我们在学习隶书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当时隶书创作的一些基本功的训练条件了,比如我们不可能再像两千年前的古人那样用手搓墨来训练书写速度,也不可能像两百年前的人那样用麻纸练习手感,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能完全重现汉代的书写工具和环境。
要知道,汉隶作为成熟的书体是在西汉末年形成的,其成熟的前提就是人们在日常书写中大量使用竹木简牍,这也就导致了当时的汉字书写在两个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个方面是字数受到限制,另一个方面是书写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为了适应这两个特点,隶书在笔画和结构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笔画上省去了篆书那种繁复的笔画,在结构上将原先的纵势字写成横势;而在运笔的速度上,则通过将捺脚和挑脚的变形以及挑钩上挑的角度变小来提高书写速度。同时,由于简牍本身材质的原因,使得它们非常容易书写出流畅的行草书。
所以虽然隶书看上去笔画简单,但是其结构多变且书写难度很大,再加上其行草书化的特征,使其成为了一门实用性不高但却艺术性很强的书体。正因为如此,古代很少有人专门去学习隶书,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楷书和行书的学习上来。因此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在现代,你随便找一个会写字的业余爱好者,问他哪个汉碑写得好,他十有八九都能给你答出来;但你若是同样问他会哪些隶书字帖,那他的答案可能就只有《曹全碑》或《礼器碑》等寥寥数种而已了……